美国兰德公司这个智库出过好几份报告,专门模拟各种冲突场景,其中一份2016年发布的叫《中国开战:思考不可思议之事》,里面就直截了当提出来,如果中美真闹到动武的地步,美国得先下手为强,瞄准中国的工业基础下狠手。 这样做据说是为了快速削弱中国的作战能力,让中国没法持久打下去。 这观点在美国那边挺受欢迎的,不少人觉得有道理,但俄罗斯军事专家亚历山大·希特尼科夫跳出来泼冷水,说美国要是这么干,只会落得个伤亡惨重的下场。 兰德公司把中美冲突分成几种类型,比如短期高强度、长期高强度、短期低强度和长期低强度。 假设冲突在2025年爆发,短期高强度那种,美国海军和空军可能会丢掉不少舰艇和飞机,但中国的损失会更大,因为美国的反击火力强。 兰德觉得,中国经济依赖国际贸易,一旦通道被堵,全球贸易受冲击,中国就吃不消了。长期高强度的话,中国初期还能扛住,但时间一长,美国能拉上盟友帮忙,中国就难说了。周边国家像日本韩国可能介入,联合施压,中国最后要么认输,要么谈停战。
关键是兰德强调,开战头几天,美国必须摧毁中国工业基础。中国地大物博,他们建议从亚太美军基地和日韩部队入手,用上千架战斗机轰炸华北和东北,那里石油设施多,炸了就能断中国能源供给。 海军航母群还得进攻中国舰队和空军,顺带封锁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搅乱那边工厂和工人。别忘了铁路网、隧道和高架桥,这些运输要道也得炸掉,阻挡中国军队调兵和补给。 兰德算过账,目标点有1300多个,包括军工企业、机场和防空阵地。要完成这些,美国得动用所有资源。
这想法听起来霸气,但俄罗斯专家希特尼科夫在评论时说,美国轰炸中国工业会死伤惨重,因为现实远没那么简单。 兰德计划用1500架轰炸北方工业,美日韩加起来够呛。2023年数据,日本自卫队有200架F-15、91架F-2和27架F-35,韩国有59架F-15K、40架F-35和169架KF-16,总共586架。 就算美国补上800架,现役战斗机2000多架,但分散全球,抽调这么多专打北方,还得顾及其他目标,基本不可能全覆盖。中国反介入和区域拒止系统升级了,美军飞机群靠近就挨打,存活率低得可怜。
希特尼科夫还点出,美国作战思路30年没变,专欺负弱国,像伊拉克战争那样轻松轰炸。但对中国这种实力相当的对手,旧招不管用。 中国防空体系现代化,导弹和雷达网密布,美日韩飞机编队飞来,很可能大半折损。 士兵意志坚定,武器先进,兰德这套纸上谈兵,实际操作起来美国吃亏大。2025年到现在,这话题还热着,兰德继续更新报告,融入AI和供应链因素,但核心没变。
希特尼科夫分析,美军想摧毁中国南方工业和运输网,得额外飞机,但总数不够。日韩最多705架,包括未来交付的F-35,美国补足也勉强。 中国目标点太多,轰炸机存活率因防空威胁降到极低。俄罗斯媒体常引用他观点,说美国低估中国实力。 中美关系紧张,贸易战、科技战层层升级。兰德观点在美国政策圈有回响,影响对华策略。 参考资料 前北约最高司令炒作“中美开战”,称“中国10年内做不好准备”观察者网 看来,他真的很希望中美开战环球时报
九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