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田雨汀)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及东北地区降水天气明显增多,容易出现城市内涝、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洪水来袭,居民家中或超市仓库内存放的大量瓶装、罐装饮料很可能会被洪水浸泡,不少人认为只要饮料外包装完好、未开封,依然可以放心饮用。然而,这些饮料往往已被污染,存在较大的卫生隐患。
超市货架上正在售卖的瓶装水。
北京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宣教支队长高级培训师李振华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售瓶装水、饮料在阴凉、干燥、避光的正常贮存条件下,瓶盖与瓶口螺纹紧密咬合,确实能够达到相对密封的效果。但这种密封无法防止水的进入,因为瓶口螺纹处会发生“毛细作用”,将外部的污水通过狭窄的缝隙“吸入”瓶中。对于易拉罐包装,虽然密封性相对更高,但若罐身有撞击凹陷、罐口处附着污泥,同样存在污染的风险。
不仅如此,洪水裹挟大量泥沙、垃圾、动植物残骸,甚至可能混有化粪池溢出物、化工原料泄漏物、农田化肥和农药残留等复杂污染物。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强调,洪水中不仅细菌、病毒含量极高,还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毒化学物质。即便瓶内、罐内饮料未受污染,开启瓶盖或罐口时也有可能污染开口或倒流入瓶内。
李振华提醒,被洪水浸泡过的矿泉水或饮料,即使未开封也不要饮用,更不要认为“闻起来没味道就没事”。发现家中或仓库中存放的饮料外包装已有明显泥沙、污渍附着,或瓶盖、罐口有松动、凹陷、腐蚀等,最稳妥的做法是及时丢弃,切勿转赠他人或继续销售。
此外,洪水过后还应格外重视饮用水安全。朱毅提醒,若所在地区有应急供水点或救灾物资,优先使用政府或相关部门提供的安全水源;若自行购买,尽量选择正规渠道的瓶装水,条件允许时,可烧开、过滤或使用净水器进行二次净化。切勿取河水、地下水、沟渠水等生水直接饮用,煮饭、洗手时也应使用干净水源。
为了防止病从口入,建议将家中锅、桶、盆及餐具等清洁消毒后再使用,不吃所有与洪水接触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在进行灾后清理时,也要提高警惕,尽量佩戴手套、做好手部清洁,蹚水后及时清洗脚部并擦干。
九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